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

自由教育是唯一道路嗎?


1.Strauss認為世界越來越「庸俗」。對知識的追尋,不在關切真理,而是關切各種實際使用上的技術,從「學」變成了「術」。在啟蒙之後,自然神性的的議題少人關切,而在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思考下各種技術性的知識。

2.同時在,「民主」之名下,政治媚俗的朝向群眾,去迎合「Mass Minds」。Strauss帶著應該是某種「文起八代之衰」的心情提出「自由教育」的概念,希望重新讓社會恢復與過往的「Greatest Minds」的接觸。但自由教育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,而是要用在「Gentlemen」的身上(在這裡的含意應該比較接近「士大夫」的士)。Gentlemen不會成為真正的偉大心靈,但確能夠將其所學的傳播給世人,因此這些人應該成為社會中的領袖,形成aristocracy(既使在議會民主的形式下)

3.Strauss做為哲學家,面對逐漸墮落的世界,他想要透過「自由教育」撥亂反正。然而,他所提出的方法是否是唯一的方法?人類是否必須透過經典才能取得「知識」。假設我們要追求的是「通情答禮」之人,那麼經典是必要的途徑嗎?一個歷經各種大風大浪的生命經驗同樣可能講述出很有智慧的話語(我認為田媽媽,田孟淑是這類例子),或是原始部落與山川河流得共處中發展出的信仰與智慧。例如原住民的祖靈信仰」。當然上述的各種經驗,當轉化為語言,可能會就不再那麼純粹,但探究知識的人是否可能投身其中,在實踐或生活中尋找知識?從另一個層面來說,對「人應當如何生活」的探求是否有可能直接在生命經驗中尋找,而不透過哲學家的文本?

4.相對於自由教育,更多人被收編於技術性的教育之下,既使是政治與法律講求的可能都是技術。這些人長期接受這類教育之外,既使裡面有人「應該」要接受自由教育,但他們又為何要接受?例如好的統治者應該要請柏拉圖來當老師,但他還是可以選擇就只是當「僭主」。既使談了,自由教育的必要性,但似乎能稍微與「偉大心靈」有所接觸的人才能理解其重要性。可能對長期接受技術性教育的人而言,自由教育所希望達成的目標更本不重要,他也不希望成為Gentlemen,而只希望獨善其身。例如很多人來讀政研所,他也不打算關心政治,而只希望找份薪水還不錯的工作,然後成家。那麼如果沒有關懷社會的「意願」或著說愛國心,既使這個人長於文藝、見聞廣博,口才便給,那他還能適合自由教育嗎?那麼我們要怎麼誘使/鼓勵人迎向理想的生活方式呢?究竟是先施以教育去改變人性,還是只將教育施以適合的人?

關鍵詞:自由教育、士、生命經驗、意願

1 則留言:

  1. 本週讀「甚麼是自由教育」和「自由教育與責任」等兩篇,其中涉及哲學化思考、貴族政體、混合政體、節制等重要概念及「以自由教育救政體」的古典課題,皆未見於本篇評論中。作者宜周全地完成文本閱讀,勿求速成,而掛一漏萬,忽略本課程主題。

    回覆刪除